背景故事

开始你的旅程
背景故事
type
status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Date
你将开始一段旅途。
你将开始一段旅途。

引子


纷乱,无序,熵增。世界并未如我们所愿变得更美好,欢迎来到2035年。
虚拟货币、经济泡沫、气候变化、人口爆炸、人工智能——神像倒塌,人类陷入信仰危机。上个十年的数场战争已成过去,残垣断壁已灯红酒绿。穿越时间的余响不绝,化作无法消散的风声,与每个人赖以生存的氧气交融,难舍难割。
这是国王港枪案案发的第十年。正当人们疲于纪念那片白色的北极地狱上发生的惨案时,阿姆斯特丹的议事堂里传来了爆炸的巨响——北约峰会的会场变成了火海,芬兰代表,同几国要员一起化作齑粉。
“英灵殿”,一个名字涌现在了各国情报机关和执法力量的的公告板上。
而这一切都要从十年前说起。

鹡鸰


2025年,名为”圣杯教会“的武装邪教团体在拉普兰地区的崛起如北欧腹内的一颗肿瘤,难以控制。血腥的独立战争为白色大地染上了猩红。教会的统治持续了五年,将这一片北极的荒原变成了富有的,全民皆兵的宗教无政府主义乌托邦。
直到2028年年中,联合执法局对圣杯教会的举措仍显得温吞迟缓,始终不愿挥下重拳。这种态度的背后,固然离不开芬兰方面的固执与犹疑。芬兰自始至终不支持直接的武力干预,表现出的是一种谨慎与顾虑,亦或许是深谙自身之力不足,又可能是担心伤及叛乱区内的无辜公民,故而不得不如此。其余的欧盟成员国对此态度自然是颇为焦急——既恐围剿无力导致圣杯教会的势力扩散,又担忧矛盾的积压迟早引火烧身。于是乎,尘封24年之久的“奥丁计划”重新出现在了北欧理事会的议事桌上。
然而,在北欧理事会内,绥靖的声音仍然占据主流。“奥丁计划”关闭后,相关的拨款提案几近束之高阁,无人敢言。而事情的转折,则发生在那场芬兰议会大厦内的袭击中。那一天,四名圣杯教会的武装分子策动了一场极为残酷的恐怖行动,许多无辜的平民、议员,甚至芬兰驻北欧理事会的代表也在这一日一同殒命。这血腥的场面像是一声惊雷,彻底引爆了芬兰国土之上那本已不安的战争阴云。
此事之后,芬兰国内的铁腕派迅速崛起,新的议员们毫不迟疑地通过了“奥丁计划”的复活议案,决意拨款并令其重出江湖。至于坊间那些关于“鹡鸰”行动的传闻——言称芬兰的鹰派军官与德国的国家安全部门暗中策划了一场兵谏行动,其内容精妙绝伦,代号“鹡鸰”,意在取这美丽鸟类之意象,象征行动的隐秘与灵巧。然而,终究这也不过是道听途说,若去查证,看到的多是鸟类的科普文献,而对于此次袭击本身言之凿凿者则无半分真凭实据。

血与铁之杯


无论如何,这次袭击后的局面无可避免地向主战派倾斜,芬兰,作为北欧理事会中的军事强国,终于露出了它的锋芒。维格里德地区的管控权迅速落入铁腕派手中,军事管制成为了该地唯一的合法行政方式。世界的局势也因此变得愈发复杂,一如棋盘之上。棋子移动之间,鹿死谁手难以预测。
2028年春,在北欧理事会的牵头下,尘封已久的奥丁计划重新获得经费注资得以复活。来自全北约,甚至全世界的情报头脑和杀戮机器共襄盛举,同北欧三国的军警一道展开了对圣杯教会的联合围剿。而这一切却以失败告终。
强力机关与奥丁在日后的行动很显然是激进的,如长途侦查的乌勒尔行动以及绑架圣杯教会林德霍姆牧师的行动。而执法局的也遭受了惨痛的报复:一场针对空军基地的沙林袭击事件让蓝线后的战士们损失惨重。
奥丁和常规的军警部门一样,他们无法克服来自人的不稳定因素:同情者与叛徒。而量身定制的斩首行动也让这些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奥丁所面对的是一场比阿富汗战争更艰难的人民战争——圣杯教会的战士们依靠着信仰而非米面粮草而活。而奥丁计划则更像一个躺在重症监护室中的病人,只要拨款的输血被截断,似乎整个强大的战争机器也将就此停摆。
这是一场注定输掉的战争,至少在北欧是如此。结局已经注定,直到2028年的年末,北极边境的封锁状态都没有丝毫被打破的迹象。

北极边境


这一态势一直持续到了2029年的年末。
俄乌战争后,俄罗斯国内的政局一直如乌云密布,处于不安的动荡之中。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局势剑拔弩张。这尤其集中在军方主导的“国防部派”与奉行合作主义的“内务部派”之间——内务部派虽长期秉持与外部合作的方针。在奥丁计划中,来自俄罗斯的成员所使用的官方背书均签发自俄罗斯内务部。
2029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事件打破了这表面的平静。位于车臣共和国境内的一处函道工事,遭到了身份不明的武装分子的袭击。这座工事本是卡德罗夫武装力量的重要装备贮存点,袭击的发生不仅直接威胁了车臣的安全,也在俄国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媒体大肆渲染此事,内务部应对乏力,未能迅速平息事态,导致公众的不安情绪不断高涨。这种恐慌与不满,成为国防部派插手局势的契机。国防部在多次通信稿中公开表示,将以铁腕手段进行报复与调查,这种强硬态度获得了不少民众的支持,国防部派的影响力迅速扩大。
随着局势的发展,内务部试图重新掌控局势,但显然已是力不从心。双方在边疆地区发生了数次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局势愈发紧张。至2029年夏季,国防部终于掌握了足够的内部文件,将内务部与北约的秘密合作公之于众。这一披露,犹如一把利剑刺入了内务部派的心脏——民众本已对内务部的腐败与无能颇为不满,这一合作丑闻的曝光更是让他们彻底失去了信任。紧接着,国防部迅速发动了代号“火鸟行动”的政变,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管了全国关键政府设施与战略位置,并逮捕了一众内务部的高层首脑。
国防部利用对媒体的控制,借助民众对内务部的不满,成功将自己塑造成了国家的拯救者,赢得了广泛的支持。自此,内务部作为俄国政坛中“影子内阁”的时代彻底宣告结束,而俄罗斯也由此进入了一个与缅甸政局近似的状态——来自军方的铁腕统治在俄罗斯漫长的国境上如一张遮天的魔毯被完整的铺开。
然而,这一变动仅仅是俄罗斯周边局势的开端。一个月后,摩尔多瓦在北约的支持下成功完成了对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孤立俄军的肃清以及对首府第拉斯波尔的重新占领;而格鲁吉亚也趁势而起,发起了对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的军事行动,意图结束自2008年以来的分裂并实现国家的再统一。与此同时,在俄罗斯的北方边境,北约部队集结于拉普兰,形成了庞大的军事压力。圣杯教会见机而动,提出了以换取国际承认的完全自治、取消经济封锁与武器禁运为条件,宣布与北约集群结盟。而芬军的卡累利阿旅与北卡累利阿旅已经在南线的卡累利阿边境完成了武装动员,随时准备夺回失落的卡累利阿地峡与英格里亚。在北极边境战争的早起,“森林兄弟”志愿兵团在拉普兰的原野和森林中大显身手,让俄军的攻势吃尽苦头。“森林兄弟”甚至一度成为Reddit以及X等互联网社区的网红,不少二创画作和cosplay也在此期间层出不穷。
然而战况并没有如北约高层所估计的那般乐观。俄军以火海战术和巨大的伤亡代价换来了施加在北约之上的巨大军事压力。冬季,战线已经覆盖了芬兰从北向南的整个东部边境。双方两败俱伤。

涅槃


2030年,瑞士,蒙特勒。
无力继续支撑消耗战的北欧五国与深陷泥潭的俄罗斯在这里坐上了谈判桌。历经三周的磋商,在国际仲裁庭外派代表见证下,双方签署了名为《蒙特勒协议》的和平条约。
page icon
  1. 确认双方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1. 确认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对停火的监督和核查。
  1. 透过于芬兰和俄罗斯边境地区建立安全区,并接受联合国和海牙法庭的查核,以确保芬兰─俄罗斯边界的长期监测。
  1. 立即释放所有人质、战俘和被非法羁押的人。
  1. 建立一项法律,以禁止针对维格里德发生的事件有关的平民进行起诉与惩罚。
  1. 根据芬兰法律《关于拉普兰区维格里德地方政府临时安排》,在圣杯教区进行在欧盟监督下的选举改革。
  1. 北约和俄罗斯双方从划定的非军事区清除非法武装团体、军事装备及战士和雇佣兵。
  1. 对卡累利阿地区采用经济复苏与重建计划。
  1. 解除维格里德地区所有准军事组织团体的武装。
芬兰借助俄罗斯和战争因素解决了维格里德地区长期存在的叛乱问题,俄罗斯则收获了俄乌战争后的新话语权。《蒙特勒协议》对世界来说是一个福音。但对北极地区的独立以及各国之间来之不易的国际情报合作而言却意味着毁灭。

英灵殿


page icon
【美联社,阿姆斯特丹5月15日电】在北约峰会闭幕的当天发生了一起严重爆炸事件。与会代表在举行集体记者会时,两名记者突然向发言席投掷了手榴弹,造成芬兰防长马金宁、瑞典防长奥拉夫松及俄罗斯驻瑞典大使馆武官阿列克谢耶夫上校当场死亡。5名与会代表和记者不同程度受伤。独联体及北约成员国均对此次事件表示强烈的不满和谴责。据称,袭击者是两名患有精神疾病的极端右翼分子。他们将炸药伪装为相机混入会场。
讲了这么多,我们再一次把目光朝向阿姆斯特丹城区里的烈火。接下来的故事,几乎完全都是流传在互联网上的文章。无法证实,也不可证伪。
城中腾起的火光,不过是一出剧目的开场。真正的剧情并不在于爆炸的轰响,而阴谋似乎比“极端主义”更加危险。
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收到了一封邮件。这些神秘的激进分子用一种近乎诗化的诺尔斯语文本向控制这个世界最强的国家的深层政府宣告他们的存活。他们的宣言如同古老的埃达史诗,充满隐喻与象征。在刚收到这封信时,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兰利的专家们花了几个小时才搞清楚信件的内容——
末世论,警告,世界新秩序。大概的内容就是如此。
不为人所知的是,Valhalla,这个名字在它出现的那一刻就让世界深层情报体系的人员心头一紧。五年前被终止的奥丁计划的回光似乎在这一刻返照了出来。那场残酷的战争是所有人的PTSD,哪怕听到北欧史诗相关的词条都会让他们的神经跳动。
而相同的猜测早就已经在Reddit和4chan的子版块上被传得风风火火。在r/milsim板块,三四天内的帖子几乎都是模仿电视直播的造型——黑色冲锋衣,黑色巴拉克拉瓦面罩,黑色3M呼吸面罩,手中拿着一张A4纸。闹剧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们在这世界上并不缺少同情者。
全世界情报体系也许在此时此刻都已经将“英灵殿=奥丁”当成了一个不共的事实。至于他们高度神经紧张的原因,无非是因为奥丁计划高得离谱的军事化程度和情报业务水平。“人人自危”,用来形容这个时刻的气氛再好不过。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猜测。
毕竟连情报体系内的不少人都不愿意相信,奥丁计划的参与者们已经被完完全全赶尽杀绝。

多国观察员部队(MFO)

“这些人并不负责解决问题,他们正在制造麻烦“ ——CIA
说回2029年,蒙特勒宫条约签署,北极边境战争结束。
尽管蒙特勒宫条约对维格里德施加了种种法律条文上的压力,但其事实上脱离了任何一方的控制状态。这片横跨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边境的冰雪之地,一度成了无人敢轻易染指的灰色地带。所谓的“去武装化”也一直无法得到绝对的贯彻落实。条约虽然规定该地区主权为芬兰所有,却无法阻止各方对这片土地的觊觎。
page icon
早在开发之前,亮晶晶的矿石就被当地部落用于祭祀之用,进入新实际以后,这片地区陆续发现了煤炭和铁矿,但是储量都不丰富。
联合国安理会试图派遣维和部队,却被俄罗斯一票否决,理由是“需要落实北极地区的绝对去军事化”。西方国家尤其是那些欧洲国家不愿坐视局势失控。法国、德国、瑞典率先垂范,仿照仿照当年埃及与以色列冲突后的模式自行组建了“多国观察员部队”(MFO)。挪威提供极地作战经验,瑞典负责外交斡旋,加拿大维护技术设施,美国和德国则监听潜在威胁。
这支部队的任务表面上是监督停火,防止冲突重燃,实则深陷地缘博弈的漩涡。
 
notion image
 
2031年,MFO的哨站和兵营在拉普兰中部的冻土上扎根,极光下的雪原掩盖不住紧张的气息。对于当地的萨米人来说,这支外来武装不是和平的象征,而是对他们千年传统的又一次践踏。萨米人世代以游牧和驯鹿为生,视这片土地为神圣不可分割的家园。继18-20世纪以来瑞典人的压迫和强行同化政策,以及21世纪的北极边境战争,他们经历了痛彻心扉的族群流失,损失了大片自然牧场。
如今MFO的到来,带着装甲车、无人机和刺耳的直升机轰鸣:这更像是占领而非保护。萨米族长老公开斥责MFO为“披着狼皮的羊”,而由年轻萨米人组成的民地武则拿起步枪和自制爆炸物,宣誓要将所有外来势力赶出拉普兰。
萨米人,以及维格里德地区的三国公民对MFO的敌意根深蒂固。他们认为,西方国家打着维和的旗号,实则为能源公司和大资本铺路,妄图将拉普兰变成另一个被掠夺殆尽的殖民地。
MFO的巡逻路线常经过萨米人的传统牧道,履带碾碎冻苔,惊扰驯鹿迁徙,激化了双方的对立。
一次巡逻中,MFO士兵试图拆除一处“非法”路障,却被埋伏的萨米民地武用燃烧瓶袭击,迫使部队开火还击,造成两名萨米青年受伤。这一事件点燃了怒火。静坐抗议不仅在驻地附近上演,也已经蔓延到了赫尔辛基,布鲁塞尔,日内瓦和纽约。
拉普兰的冻土之下,军民之间的裂痕愈发深不可测,而这片土地的命运,似乎正滑向无人能预测的深渊。
 
上一篇
警告与条款
下一篇
Registry——登记处
Loading...